新闻动态

地下水科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:做水文地质的领路人
发布时间: 2021-03-10 16:34:57   作者:  来源: 本站原创   浏览次数:

   

       (严丽莎转自地大新闻网)(通讯员罗明明)自1952年建校以来,地下水科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持续性开展建设,至今已经历近70年的发展。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”及“环境工程”是国家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,团队围绕它们的两门核心基础课——《水文地质学基础》和《地下水动力学》及其拓展的课程群,开展分类教学及建设,两门课程同时服务必赢唯一官方网站、工程学院、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、资源学院、地球科学学院、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10余个专业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,始终关心年轻教员的成长、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、努力讲好地下水故事,做好后辈成长的领路人。

课程团队成员合影

       薪火相传 做教育教学的领路人

       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创立以来,地下水科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已经历三代人的发展。以王大纯、张人权、陈崇希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人,是我国地下水科学专业教学的主要奠基人,开展了我国最早的水文地质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,满足了当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找水水文地质的需求。以梁杏、靳孟贵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人,传承优良、发展创新,实现了水文地质学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转变,将水文地质学的内涵外延至资源与环境水文地质学。以70后和80后中青年骨干教员为代表的第三代人,在水文地质前辈们的带领下,教学与研究领域逐步拓展到地下水环境与地下水生态,适应着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科学专业的需求。

       团队在教员的培养过程中,长期坚持试讲与助课制度,由经验丰富的教员带领年轻教员进行助课或搭配教学,在3-5年的成长期之后,年轻教员逐渐成长为可独立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。目前,该团队有教授6名、副教授10名、实验教员2名;主讲教师均为博士,具有国外进修经历,年龄层次实现了老中青搭配与传承,是一支阵容强大稳定、结构合理、生机勃勃的优秀队伍。

       张人权先生经常教导年轻教员说:“教学第一位,科研第二位,方法论是教学科研的火车头。”因此团队成员长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,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与科研素质,为后辈们做好榜样。团队负责人梁杏教授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,是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、水文地质学学科带头人、新疆自治区第二批“天山学者高层次人才特聘计划”的主讲教授;骨干成员靳孟贵教授为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”国家一流专业和“地下水动力学”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、“湖北名师”和师德师风道德模范;成建梅教授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和全国三八红旗手;文章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;马传明教授获得“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”;多名教师获得省级和校级以上教学奖,其中3名教师在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。在前辈榜样的带领之下,年轻教员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,形成了“发扬优良传统,努力开拓创新”的局面。

        以教促研 做实践创新的领路人

       《水文地质学基础》和《地下水动力学》是地下水科学专业的入门级课程,是青年学生进入水文地质行业的敲门砖,该团队在教学过程中,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。

       在近70年发展历程中,教学团队不断传承与创新优良教学思想和方法。团队成员秉承前辈“学为主体,培养能力”的教学理念,持续进行教学研究,先后提出了“注重信息反馈、实施动态教学”和“学为主体、开发能力”等教学思想;从“启发式”到“动态式”、“参与式”与“互动式”多方法的融合,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,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认知思路的引领与启发。围绕“教改促教学、实践促教学、科研促教学、创新促教学”,在教学研究、课程建设、教材建设、实践平台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。

       团队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材与教学实践中,保持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前沿性、先进性及应用性,摸索出了“实例-兴趣-问题-理论-实践-应用”的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,建立了多个科研案例库来辅助教学,理论联系实际,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、科研活动有机融合,力求课堂知识“外化于形,内化于心”。依托科研成果研发综合创新型实验,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又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兴趣。团队成员依托科研和教研项目研发综合创新型实验,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科学创新探索,指导多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团队在各类大赛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获得多项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,实现了对学生启发式教学的目标。

        课程思政 做文化传承的领路人

       “上善若水”“水利万物而不争”,水是生命之源,学习地下水的知识,使广大青年教员和学生懂得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。该课程团队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包括水文地质学的哲学思维,水安全和生态文明、国家意识、科学精神、工匠精神等。

       教学团队一直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,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。在水文地质前辈带领下开拓进取、勇于创新、求真务实、与时俱进,多次出版高水平的教材,几代教员持续开展实验仪器的研发和改进,这种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敬业、专注的工匠精神不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,而且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引领。教学团队持续性自主研发实验仪器,拓展实验内容,开发增设设计性实践环节,课程实验仪器和内容在国内同等高校处于领先水平。自主研发的各类水流演示仪和渗流实验仪器在国内独居特色,已被十多所兄弟院校采购用于实验教学。

       地下水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、博大的胸怀、坚强的意志、丰富的内涵以及光明磊落的情怀,这也是地下水专业基础教学团队引领学生一直传承下去的精神。

       地下水科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形成历史悠久,积淀深厚,注重传承与创新发展,在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,一直在扮演着领路人。团队负责人梁杏教授表示,地下水科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将不忘初心,继续努力,在传承和发展中继续保持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。

上一篇:环境师生热议“两会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