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“水之精神”培育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
环境水文地质导学团队研究生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,积极分子22人。支部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发扬“支部建在连上”优良传统,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中。支部坚持“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术卓越”工作思路,创新“党建+”工作育人模式,以建设“样板党支部”为目标,深入挖掘“水的精神”在环境水文地质方向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意义,致力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,以“水之精神”培育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。支部成员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18人次,省部级奖项10余人次,各类校级社会类奖项60余人次,发表多篇顶刊高质量论文,支部获得2023年学生党支部风采展示大赛校级三等奖,培养了一大批水工环行业骨干及科研界优秀青年人才。
“滴水穿石”,夯实理想信念之基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。支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,通过党小组分享汇报学习成果、支部书记讲党课、支部学习交流座谈会等,切实提高支部成员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。依托环境水文地质导学团队,硕博联合、纵向建立,党小组设置以地下水中地质成因的砷、氟、碘、铵及磷研究对象来划分,是日常党建的基本单元,也是科研攻关战斗小分队,充分发挥着党建在科研攻关中的强大助推力量。
在校史馆开展主题党日
举办学习交流座谈会
“上善若水”,铸牢党性力量之魂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,并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。以专业能力为基石,在课堂、在实验室、在野外,做乡村振兴、环境治理的执行者、行动派和实干家。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科研事业高度融合,为贫困地区水资源短缺、水质优化、资源调控管理贡献力量,深刻锤炼党性觉悟,争做勇担时代责任的生态环保铁军“先锋队”。支部成员坚持价值取向与党和人民同心,坚持学术方向与政治方向同向,坚持学术卓越与思想卓越同行,将学科专业与社会环境发展衔接起来,立足校内,辐射校外,拓展人才培养活动空间,丰富党支部工作的形式和内涵,切实增强育人成效,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支部成员在野外取样
支部成员参与爱心助农活动
“积水成渊”,聚焦生态环保之源。聚焦专业特色,坚持科研育人导向、遵循规律、融合推进。支部成员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,围绕干旱-半干旱内陆盆地、寒区关键带、华北平原农灌区、长江中游平原以及海陆交互带等国家重点研究区域,开展劣质地下水成因与修复研究、地下水质演化-河湖湿地生态安全以及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等研究,师生携手把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动能。围绕科研实践、志愿服务活动,将支部创新建设融入“三全育人”各个环节。支部党员将自身科研成果与祖国建设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环保事业中。
参加第49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
举办“E师亦友”师生茶话会